不生气,不费劲也可以教养好孩子的秘诀---美国劳拉博士的“平和式教养法”

2015-06-09 张晓楠 北京阅读季 北京阅读季
6月7日,美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,“父母和孩子并重”理论的主要倡导者---劳拉•马卡姆博士来到首都图书馆,与中国的听众交流她的平和式教养法。


· · ·

劳拉•马卡姆,著名家庭教育专家,“父母和孩子并重”理论的倡导者,“平和式教养法”的创始人。

· · ·


劳拉拥有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,最重要的著作《父母平和孩子快乐》中文版已由青豆书坊引进出版。



▲劳拉博士在现场签售


这次讲座是由北京阅读季联合青豆书坊和首都图书馆共同举办,并作为北京第五届书香中国•北京阅读季的重点活动之一。



讲座开始啦!

“为什么养孩子这么难?”讲座开始,劳拉•马卡姆博士即把这样一个问题抛给在座的父母。


现场的父母们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看法,例如孩子不听话、顶嘴,父母对孩子成功的期盼太强缺少耐心,找不到育儿与工作的平衡等等。


对于这些问题,马卡姆博士一一给予了耐心风趣又极富操作性的解答,为大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。



▲劳拉教授在现场和家长们互动


她认为,要解决父母与孩子的所有问题,首先是要解决父母自身的问题在亲子关系中,父母处于主动地位,当冲突发生时,父母首先要学会梳理自己的情绪,让自己先冷静下来,才可能与孩子建立亲情联结


那父母应该怎么梳理自己的情绪呢,劳拉博士提出四个方面



▲劳拉博士建议父母保持平和的四种方法


第一,要梳理自己的情绪。第二,即便你在给孩子定规矩的时候,你要跟孩子保持一种情感上的连接。第三,不要试图去控制、管控孩子,要引导孩子。第四,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要帮助他梳理。


◙◙◙


劳拉博士和她女儿的故事!

劳拉博士亲自讲述了自己女儿要求买猫的故事来说明“平和式教养”的重要性!


我的女儿艾丽斯九岁的时候,是个非常任性的孩子。有一天我让她去很近的一个市场买点东西,可半天她都没回来。当时我在做饭,就有点着急,怎么还没回来?突然她冲进门来,把外衣甩到地板上,很激动的说:“妈妈,能不能给我买一只小猫咪啊?”


我说:“这哪行,你知道你妈妈对猫狗过敏的。我们现在已经有狗狗了,不要再来一只猫了。”可是艾丽斯使劲祈求:“妈妈,给我买,求你了,给我买只猫吧。”我说“不行”,我一边说一边忙着做饭。她还在旁边不住请求。我走过房间的时候,她放在地上的衣服绊了我一跤。


这时,我开始发怒,我大叫:“艾丽斯,把你的夹克给捡起来,别跟我说什么猫和狗的事了,给我把那个蒜拿过来!”她说:“你去拿你自己的臭蒜吧,我不是你的奴隶、奴仆!”



▲劳拉博士建议父母管理情绪的工具


这时,我知道我彻底错了。我赶紧开始做三部曲,停下来,把这个事情先放一边,开始呼吸。这三部曲就是,先停下做饭这件事,再放下做饭这个事,第三步就是深呼吸。


我开始恢复平静,走到孩子身边说:“艾丽斯。”她一脸不屑,很烦我的样子。我赶快再深吸一口气!我说:“我的小宝贝啊,瞧,我们家不是用这种方式说话的呀!”她特委屈地说:“是你先这么开始向我冲着我嚷嚷的。”


我再深吸一口气!然后我说:“嗯,对对,其实真是你对的,我非常非常对不起你,你确实不应该被妈妈这么嚷嚷的。但是我知道,你没有听我刚才在说什么。”我的孩子说:“可是你也没在聆听我啊!”


我再深吸一口气!我说:“你知道怎么回事吗?你当时好像有点不安,你进来的时候有点心神不宁的样子,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你不安啊?”她说:“当然是我说的小猫咪让我不安,如果没有人收养它,那个小猫咪就会死掉。我知道小猫咪没有人抚养就会死,回家想告诉你,可是你根本都不听。”



▲劳拉博士在现场分享她和孩子的故事


然后,她就哭了,在我的胳膊上哭了五分钟。然后我说:“哎哟,我真的很对不住,对不住,很抱歉,没事,哭吧,愿意哭多久,没关系,哭吧。”哭了一会她就不再哭了,边擤鼻涕边说:“妈妈,我也很不对,我刚才不应该这么没礼貌。


我知道爸爸和妈妈都是想让我成为一个善良的人,我其实就是想救回那只小猫咪,非常感谢你能够理解我的想法。”然后,她突然看着我说:“哎呀,对了,你让我去买蒜的,我给忘了。”然后她又冲出房子买东西去了。


◙◙◙


如何疏导孩子的情绪?

平和的父母首先会管理自己的情绪,其次会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。


怎么样引导孩子?有没有父母有这种困惑,不知怎么对孩子严格要求,这个度在哪里?如果有,下面这个研究结果对你比较有意义。



▲劳拉博士建议父母疏导孩子情绪的参考图


这里有两个轴,横轴、纵轴,横轴是期待值,纵轴是父母的支持。


四个象限代表四种教养方式,一个是专制严厉型的父母,一个是纵容型的父母,一个是慈爱引导型,一个是完全不管


严厉型的父母,对孩子有很高的期待值,但给孩子的支持不够。他们可能会跟孩子说,按我的方式去做,你得用功一点,你得做得更好一点,现在做得不够好,诸如此类。


纵容型的父母,对孩子的期待值比较低,他们对孩子比较宠爱。也给孩子一些支持,但有些支持、鼓励并不是真正对孩子好。这样的孩子,往往不太能够经受得起挫折。

完全不管不顾的父母,对孩子的期待值不高,对孩子也没有什么支持。这类孩子长大了很多都不成功或者不幸福,在美国有很多这样的例子,这样的孩子他们更可能接触毒品,各方面也都不太顺。

慈爱引导型家长,他们会给孩子设一个规矩,做到“温而厉,恭而安”,和孩子保持一种亲密关系。这一类孩子,他们慢慢地就学会了自律。而且这种自律是孩子自我选择的结果


◙◙◙


头疼问题top10


小编在现场总结了让父母头疼的10个的问题,各位爸爸妈妈们可不要错过呦!


无论是讲座之后的观众提问,还是后来的媒体群访,劳拉•马卡姆博士的回答都生动有趣,她的现场支招让人拿来就能用,也有的直达病根,可从根本上消除孩子们的各种“不良症状”。


Top10:孩子不吃饭,怎么办?

孩子不吃饭会饿,这是自然后果,孩子会从后果中学习。家长不要插手,感到难受是正常的事情,没有一个孩子会把自己饿死。


Top9:孩子挑食怎么办?

如果孩子的环境中是平衡的膳食结构,孩子会自行做出决定,是一个健康的时间段的平衡,不是时间点上的均衡。


Top8:孩子打架怎么办?

依次问孩子4个问题:哦天哪,发生了什么?你想要什么?你是怎么做的?还有呢(是不是受罚)?以后再发生了这种事怎么办呢?

孩子知道暴力方式不对了,下次自然会选择对话的方式。


Top7:忍不住想动手打孩子怎么办?

马上停下,深呼吸,暂时离开孩子一会儿。有时候你需要离开孩子,这不是惩罚,而是原则。每一次你停止吼叫和打孩子,你就有一次机会,让你的情智的力量得到增强。

当你愤怒的情绪之中,你会把孩子假想成自己的敌人,当你平静之后,你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老师。


Top:6孩子说脏话怎么办?

孩子会接触脏话的环境,是不受控制的,但是孩子的脑子中,学校的影响力是强于家庭的影响力的,如果孩子咋家里说了,就要跟他说,我们家里是不说这种话的。如果孩子信服你,就不会再说了,如果不信服的话,就会用脏话来刺激你。所以孩子的反抗不是纪律的问题,而是关系够不够铁的问题。


Top:5如果孩子受到了父母的伤害怎么办?

道歉永远不迟到,但也当然是越早越好。当孩子发怒时,要跟他交流,你可以发怒给我,妈妈在听着。孩子可能会怒吼一两次,两三次,以后就会好了。变好的前提是孩子信服你,他们也会通过不同的行为来测试你,是不是真的不再对他嚷。


Top:4孩子觉得自己做作业,妈妈不做作业,不公平,怎么办?

孩子们经常会感觉十分不公平,特别是你还在享受读一本小说,孩子看来就像是你在一个人吃蛋糕,在馋他。你要变化一下,在孩子回家前看小说,孩子一回家你就赶紧做饭忙家务,让孩子看到你在做工作。


Top:3孩子犯了大错误、触了底线,怎么办?

如孩子犯了大错,就不能嘻嘻哈哈了,要蹲下来,直视孩子的眼睛,跟他严肃的说,不能这样,及时阻止事态。阻止他的时候,可能会生气,来一个特殊的时光,跟孩子待在一起。让孩子得到的信息是,有情绪是可以的,可以哭,让他也学习到,不是每个想要的东西都可以得到。这样让孩子得到了别的东西:爸爸妈妈的理解,更亲密的亲子关系。


Top:2怎样和孩子一起阅读?

亲子阅读是和孩子建立感情的非常好的方式。首先不要有强迫的事情发生,比如强迫孩子要认识这个字,会拼写这个词,这样的话就破坏了亲子阅读的气氛,违背了初衷。第二是跟孩子进行沟通,问些很简单的问题,比如猜下一页是什么情况,但是要记住,这不是考试,而是引导孩子思考,这是非常好玩的游戏式的学习。一问一答也增强孩子的自信,这时候可以示弱一下,让孩子觉得你是他真诚的听众。


Top:1 工作忙,没有时间陪孩子,怎么办?

假设找不出时间和孩子一起,但是也可以找到其他方法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。那就是一定要想办法都孩子笑。如果孩子经常开怀大笑,他的压力荷尔蒙会下降,如果和父母一起大笑,他和父母的关系就会更近。每天找出时间,和孩子一起乐一乐,笑一笑。


◙◙◙


书摘:平和父母的秘诀


那么,父母平和有没有秘诀呢?下面是摘自劳拉博士的书《平和父母》的节选!


有一些父母虽然时间也不充裕,却培养出了非常优秀的孩子。事实上,这些父母都有秘诀。


他们与孩子谈话的方式不同,他们与自己谈话的方式不同,他们以全新的方式处理孩子教育问题。


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三个重要理念,虽然这三个理念非常重要,但是相当简单,也可以复制,每一位父母都可以学习。


三个重要理念


1.自我调整

许多父母认为,只要孩子行为“正常”,我们便能维持父母的“体面”。事实上,只有恰当管理我们自身的情感和行为,才能具备平和父母的品质。从根本上来说,我们不能控制孩子,也不能控制生活之手对待他们的方式;但是,我们永远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。育儿绝非仅仅局限于孩子的行为,更重要的是,我们对他们的行为如何反应。事实上,我们所说的育儿,绝大多数并不是发生在父母与孩子之间,而是发生在父母本身。


当风暴酝酿之时,父母的反应既可以促使它烟消云散,也可以使其发展为一场大规模海啸。以足够的冷静面对孩子的行为,以及背后的感情风暴,要求我们不断成长。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应对这些时刻,当我们的情感按钮按下时,不是被动应对,而是主动反应,我们便能注意到我们何时已经失去情感平衡,引导自己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。这种内在的成长极为艰难,但是它能促使你成为一名更加平和的父母,每天都有所进步。


我们所讲的“顿悟时刻”是说,一个成年人的平和心态对孩子的影响,远远超过对他们大呼小叫。你的情感调整,是一种奇妙的告诫自己保持镇定的能力,允许你能够镇定地、尊重地、可以信赖地对待你生活中的每一个人,包括小人物。本书第一部分将为你提供管控自身情感的工具,即使孩子让你忍无可忍时,也能帮助你保持克制。


2.培养亲情


如果孩子有依附感,能够被理解,便会茁壮成长。育儿的首要关键在于你与孩子亲情的建立。就是这么简单。否则,我们对孩子的影响十分有限(“我的孩子就是不听话!”),育儿会变成一件苦差事,孩子也不会感恩。孩子需要与父母建立深刻的联系,否则他们会感到很不安全,他们的思想也不会正常工作,无法调整自己的情感,倾听父母的引导。


所以,将亲情放在首位,不仅让孩子更加快乐,而且教育起来也更容易。你是否做好了迎接“顿悟时刻”的准备?让父母内心溶化的这种亲情联系,能够让育儿过程充满快乐。在本书的第二部分,你将了解如何强化与孩子的亲情联系,并使之变得更加温馨美好。


3.引导而非控制


和成年人一样,孩子对武力和控制具有反叛本能。幸运的是,他们总能敞开心扉面对我们的影响,前提是他们尊重我们,并对我们有依附感。培养优秀儿童的秘诀在于引导——处理他们的情感、管理他们的行为、发展克制能力,而不是试图对他们实施控制,希望让他们马上驯服。


善于思考的父母都知道,他们今天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既可能有所助益,也可能形成障碍。他们实施“情感引导”,帮助孩子有效开发情商,更好地处理情感,理智决策。他们利用移情限制,而非惩罚——甚至只是限制他们的活动和相应后果——以此引导孩子的自律


——摘自《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》


| - 完 - |

图文部分源自“青豆书坊”公众号

北京阅读季重新编辑排版


回复以下 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:

好书推荐|好书100本|好书50本|小学生书单|朝阳活动|大兴活动|怀柔活动|丰台活动|通州活动|昌平活动|东城活动|西城活动|海淀活动|大众有奖荐书


长按识别右方二维码

关注北京阅读季官方微信


阅读原文
如果您是本文的原作者,且不希望本站快照您的文章,请与我们联络info@WeDigest.com,以便尽快移除您的文章.